成都新命名27条道路包括“花照里”“子云里”等

来源: 时间:2018-02-24 点击次数:1366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昨日,成都市民政局网站发布《成都市民政局关于27条道路命名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命名的道路中出现了花照里、子云里两条以“里”命名的道路。

“子云里”源于扬雄故居遗址子云亭

据市民政局地名规划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命名的道路主要包括新修路段、老路延伸段等。“道路的命名分为专名和通名两部分,专名是依据了当地历史风貌、百姓习惯和路段位置等形成的,而通名则是街、路、巷、里等名词。”该工作人员介绍说,“比如我们此次命名的‘花照里’属于花照社区,同时花照壁本身就是老成都的地名,这条道路以花照里来命名,让市民在听到的第一瞬间就能知道这条道路的大概方位。”

同时,子云里也是根据子云路派生出来的,是一种历史地名的沿用、传承。子云里同样位于茶店子片区,西起金牛大道茶店子路,东至八一路。子云出自子云亭,即扬雄的故居遗址,扬雄字子云,成都郫县人(现为郫都区),是西汉时期成都两大文人之一,是继司马相如之后汉代成都又一位“文章冠天下”的大文豪。据记载,子云亭方位在成都青龙街,抗战时期日机轰炸成都,子云亭被迁往茶店子。

为何用“里”?最早来源于西周闾里制度

至于为何用“里”字,在2016年发布的《成都市地名总体规划(2015-2020)》中有明确规定,道路红线宽度在16m以下的支路,原则上通名主要使用“巷”“里”。

据了解,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闾里制度,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是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

传承至三国、唐朝闾里制度被称为里坊制,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唐代的里坊制通过不同的命名对城市进行了划分,而成都用‘里’命名则兴起于抗战时期。”《成都街巷志》的作者袁庭栋说,抗日战争前“里弄”在上海兴起,后由于抗战爆发,大量的上海人迁入成都,“里”开始在成都使用,“其实成都的里与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是一样的。”

成都市内用“里”命名过的道路包括树德里、崇德里、亲仁里、仁寿里等。

 

上一篇: 成都启动“三老三治三新”改造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下一篇: 成都如何构建慢行交通系统:撒下步行与自行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