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实录|陈广汉: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房讯网 时间:2018-07-22 点击次数:1378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房讯网三亚讯 7月21-2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全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的2018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8届年会在海南三亚理文索菲特度假酒店隆重举办。论坛以"潮平风正:美好住居新航海"为主题,聚焦房地产市场热点话题,共筑中国地产行业风向标。

  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出席2018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与嘉宾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新起点和新使命,探讨如何构建大湾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并提出大湾区国际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陈广汉认为,科学的创新即知识生产、产品应用、知识转化,三者互为条件。珠三角制造,有强大的配套产业体系,要实现国际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打造三位一体创新体系,需要提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打造科技协调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建设创新的组织和体制生态系统。

  以下是陈广汉演讲实录:

  陈广汉:刚才海明院长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我争取在20分钟以内。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湾区视野下的城市发展新逻辑,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从要素驱动,到现在迈向创新驱动,逻辑就是这样的。我演讲的主题是携手打造大湾区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打造粤港澳三地共同合作,不是某一个城市打造的。

  一、粤港澳大湾区新起点和新使命,为什么要创新和驱动,打造怎样的创新驱动?

  二、构建大湾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三、大湾区国际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中国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基础。改革开放40年,城市人口有将近6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家知道城市化导致产业的发展,城市和房地产的需求,现在诞生了三大城市群。第一位专家讲五大城市群。我从临海地区来看三大城市群,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包括了9+2(香港和澳门),京津翼面积最大,长三角GDP最多,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最高。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是最紧密型的区域,人流物流经济学有密切的关系,不是拉郎配。我们用全国三大城市群占全国面积的5%,人口24%,创造了43%的GDP,中国进入了超大城市带动经济的发展,珠三角集中的态势在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出现。

  我们讲到粤港澳大湾区就是9+2,港澳和珠三角的9个城市,地理优势是毗邻东南亚,面向太平洋,历史上中国对外开放从这里拉开序幕,粤港澳合作创造了现在的经济板块,如果没有港澳地区,也不会有珠三角的成就,完成了双方的转型,或者是一体两面。珠三角从农业社会转向制造型城市,香港从工业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澳门打造了国际休闲和旅游中心进行转型。形成了很好的产业体系,人均GDP之首,这里9+2,5.6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了84.8%,人口6800万,人均GDP达到了22288元,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香港和珠三角的经济日益整合。不是珠三角谈珠三角,也不是广州谈广州,而是港澳和珠三角的9个城市谈。从2017年7月1日大湾区规划开始,大湾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起点,这就是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我们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创新为主要引领支撑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大湾区在国家层面上,或者是重要的引领作用,引领说大了一点,起码是发挥新型的作用。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香港、澳门和珠三角都面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说环顾世界的大湾区,都是创新驱动区域。纽约湾区是国际金融湾区,服务经济总部。旧金山是高科技湾区,人均GDP在全世界城市中位居前三、四位。东京湾区是高端制造,粤港澳大湾区是崛起中的大湾区,我们从人均GDP跟他们相比差距很大,不是一点点。刚才讲到纽约湾区、金融、服务业、大学、文化、教育都是世界一流的企业。

  东京湾区是高端制造业,旧金山湾区是高科技湾区。东京的湾区跟粤港澳大湾区很想象,有一个港口群,高端制造。旧金山湾区主要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为重点。上个月我们去旧金山调研了一个星期,为该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奠定,这是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每个行业都做到了世界领先。

  二、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前段时间国家科学院的林院长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对新一轮工业变革。从经济史发展来看,世界科技中心的发展,可以看出非常重要规律性的东西。科学的研究,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在500年的历史,有5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他们一般讲第一、第二、第三次理论创新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影响比较小。即使英国牛顿力学对蒸汽机和产业的影响不大。第四次和第五次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研究,技术的革命,产业的革命是密切的。我记得前一段时期,广东的一家媒体采访我,说美国科学创新发展了一百年,是否今后的中心转移到中国,我目前看不到这样的迹象。

  科学的创新,包括知识生产、产品应用、知识转化,三者互为条件,内容上是相互依存的,各自处在不同的变量,将三者组合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但是没有高技术产业,珠三角可以具备。三位一体香港广州作为知识创新园,深圳是知识成果的转化,珠三角是产品应用的三位一体的国际创新体系。珠三角的教育不要低估,香港在2017、2018年香港进入QS前100所大学中香港有5所。2017年的时候,中国只有4所,现在有6所了,好象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进入了。因此不要低估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如何将香港和澳门和珠三角整合起来。前段时间香港的科学家搞了一个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有批示的。深圳的转化平台,珠三角的制造业基地,这是很好的组合。香港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环境保护等等,香港前5所大学都是排名QS前三名,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名是差不多的。

  香港在1997年之后,董建华提出亚太科技创新中心,香港与国家建立了重点实验室,香港逐步搞科技创新的想法。澳门大学也有所侧重,广州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比较多。广州和深圳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不同。广州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在学校,香港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在民营的高科技企业,这就是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所有的原因,科技创新不能用一个原因解释的。

  深圳的成果转化,专利的申请量,截止2016年专利总量仅次于北京,人均专利的申请量全国第一,比其他的城市都要多。国际专利的申请量,PCT专利国际合约这是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参加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约。我们在国内申请后,参加这个合约后,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可以得到保护。深圳的申请量遥遥领先于全国,我们看看直观的数据。深圳、北京、广州、上海、青岛、武汉、杭州、南京,这是数据的排序。深圳专利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与国际对比。东京、深圳、硅谷排名前三位。为什么说,深圳有强大的成果转化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制造,有强大的配套产业体系,这就是三位一体创新体系,要素如何整合,优势互补,这是最大的难题。未来发展的重心:1、如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珠三角科技创新增加科技人才的使用效应,香港应该增加对科研的投入。教育投入很不错,占GDP3%左右,科技只有0.78%左右。跟亚洲四小龙相比,香港是比较低的,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科技的投入,香港的科学家要申报国内更多的课题。2、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经济发展和科技是两张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研究能力比我们强很多了,但是成果转化就是两张皮,体制机制没有解决。美国重要的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看到科技成果在战争中的作用,大量的投入科技,产生了2.8万项专利,但是专利的转化不到2%。美国提出了法案,将科技转化方案给大学,由大学负责成果转化。政府只是在产业转移中提取税收,大学和研究院和科学家进行分成,大概是3:3:3,从而激励了大学成果转化的能力,还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动机。我国娱乐业的经纪人很发达,科学界没有经纪人。经纪人可以跟科学家对话,也懂法律,商业,科学家办企业是搞不了的,因此要有经纪人。我们在斯坦福大学,专门看了成果转化的平台,一些退休药厂老总后做成果转化,不收取任何的报酬,参加活动的时候会给予资金。美国成果转化导致高科技成果和硅谷的催生。我们要大大加强,学校成果转化没有人来做这个事情。香港长期是英国的教育体制,发论文,教授的工资很高,但是成果转化没有动力。3、打造科技协调创新的平台和载体。依托,香港的科技园和珠三角9个城市和国家科技园为依托,环大湾区科技产业带。建设深港国际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有成果。建设广深莞科技走廊,可以成为环大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带。深港科技创新中心,河套地区以前是深圳的,河是深圳和香港交界的地方,本来土地是深圳的,现在归香港了。A区+B区+C区有4平方公里,国家要出台新的政策,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的目的是将香港的科学资源,研究的内容与深圳的转化能力,珠三角的人才在这里结合起来,这里一定会成为新的体制机制的平台。打造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科技走廊。4、建设创新的组织和体制生态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量的投资半导体,不仅仅在加州投资,哈佛业投资了很多,哪里大学也很多,麻省理功、哈佛大学等等。后来硅谷这里发展起来了,《从洛杉矶和旧金山看成是兴起和衰败教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洛杉矶和旧金山生物医药都有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了论文。洛杉矶发展了娱乐业,旧金山发展成为了高科技。开放的文化,冒险的精神,允许失败的包容态度,自由企业制度都非常的重要。我们跟企业谈,他们说平均工作时间只工作3-4年,一定会转工作岗位,不会固化下来的。美国是保护劳工的,不能随便的解雇。但是硅谷可以随时的解雇对方,而且是自由流动,这就是创新。

  移民在1970年到2000年,亚洲移民增加了10倍,从3万人增加到300万,印度和中国的移民都是写代码的,他们戏称为写代码的农民工,进入后收入很高,年薪是10万到12万年薪,上涨也是比较难的。这么多高新技术产业和一流企业在这里,例如苹果、谷歌和FACEBOOK。硅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是新的技术。创新是一种文化,创新故事没有变过,一个新的想法,通常不被人接受,甚至不被高管接受,毛泽东讲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允许失败和看不起小字辈,创新是没有希望的。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团队,并且都是年轻人,它可以一个星期一天有一天跟其他人合作。他们不用按时上班,甚至可以不到办公室。创新一定是人的自由和兴趣高度的发挥,我认为是这样的。公司比大学还要开放,大学开始搞人脸识别了,一般人进不去。5、创新要素的对接和跨境的自由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对接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讲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律和货币,体现了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制度多样性产生收益,因为有香港自由港,有很好的体制和法制,可以利用它发挥很好的作用,目前国内是没有的。同时体制的参与,导致要素组合的障碍,要付出成本。粤港澳大湾区中间,如何降低体制差异,导致要素组合的成本,增加体制互补产生收益,这是从理论上永远追求的目标,现在已经有新的政策要出台。例如香港的大学要进来,进行很好的整合和对接。

  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代表着发展方向的转变,创新驱动和高质量的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打好三个创新的平台,最重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开放,谢谢!

 

上一篇: 博鳌实录|吴伯凡:五个要素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力场

下一篇: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崛起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