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草案昨日起公示

来源:房讯网 时间:2019-12-31 点击次数:1033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12月30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已经编制完成。规划提出,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及空间资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总面积92.5平方公里,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规划在战略定位方面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发展目标是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规划提出建设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

  规模与结构方面,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总量。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创造一流人居环境。严格控制建设总量,形成适宜的建设密度。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

  空间布局方面,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指中轴线及长安街。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现代文明魅力。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一环”指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

  城市形象方面,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总体城市形象。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古都历史格局,烘托两轴统领、四廓定界、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整体空间秩序。划定三类特色风貌分区,包括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控制区,对建筑风貌与公共空间进行差异化管控与引导,彰显首都风范、展现古都风韵。实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管控,凸显老城整体空间形态特征、展现舒朗壮美的空间秩序。

  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28日,规划采用网上和现场两种形式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建议。除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设置“主展厅”进行法定公示之外,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分别设置32个“微展厅”,作为宣传展示窗口,在群众“家门口”就街区层面的规划内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此外,公众可通过网站留言、现场留言、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参与提出意见建议。

  重点

  老城不能再拆 坚持“保”字当头

  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与根基。规划草案提出要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怎样让历史融入城市景观?

  规划强化老城独特壮美的空间秩序,强化中轴线和长安街的空间统领作用,扎实推进中轴线遗产保护。全面强化老城空间的整体性,依托城址遗存、棋盘路网、历史水系、九坛八庙保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让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

  规划将老城空间格局的核心构成,即两轴、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六海八水、九坛八庙作为整体进行保护。保护两轴,统领整体空间秩序。九坛包括天坛(内含祈谷坛)、地坛、日坛(又称朝日坛)、月坛(又称夕月坛)、先农坛(内含太岁坛)、社稷坛、先蚕坛(位于北海内)。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位于故宫内)、传心殿(位于故宫内)、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已无存)、历代帝王庙、孔庙(又称文庙)。

  四重城廓包括明清形成的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城廓。六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西海、后海、前海。八水包括通惠河(含玉河)、北护城河、南护城河、筒子河、金水河、前三门护城河、长河、莲花河。

  怎样留住京味儿?

  规划提出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持续丰富和拓展保护对象,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健全遗产登录的常态化机制。分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分批公布历史建筑、传统胡同、历史街巷及历史名园保护名录,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及大树保护信息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留住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件、老手艺、老剧目,留住京味儿。

  首都功能核心区十一类保护对象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又称普查登记在册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建筑(含优秀近现代建筑、名人旧居、挂牌保护院落、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历史街巷、传统胡同及传统地名;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城址遗存;历史名园与古树名木;革命史迹;非物质文化遗产。

  怎样讲述老北京故事?

  规划鼓励历史文化遗产开放与合理适度利用。采用传统工艺高标准修缮,传承传统营造工艺。展示老城特色文化空间。以西单北大街一线、平安大街、东单北大街一线、两广路为核心骨架,串联老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历史节点和城市地标,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间。

  推动文化探访路体系建设,分区域形成主题鲜明的10条精品探访线路。包括,中轴线文化探访路;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文化探访路;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月坛—白塔寺—西四文化探访路;皇城文化探访路;环天安门广场—前门大栅栏文化探访路;新文化街—宣南文化探访路;天坛—先农坛—天桥文化探访路;白云观—三里河路—北京展览馆探访路。

  营造特色景观视廊,围绕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主题,保护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天坛祈年殿等地标建筑之间的36条景观视廊。

  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

  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以人民为中心聚力民生“七有”“五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安全可靠的基础支撑体系、绿色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智慧精细的城市管理,成为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布局妥

  东城区、西城区划分183个街区

  规划提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管控要求,构建“城市总体规划—街区层面控规—街区保护更新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主体、部门协作、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街区保护更新实施机制。

  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每个街区面积大约0.4-1平方公里,大约涉及2-4个社区。以街区为单位,形成可直接指导实施落地的年度实施计划、项目库等,以科学合理配置土地及空间资源。

  住得好

  提高公益类设施土地使用的灵活性

  如何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规划结合空间特征,提出构建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设施服务体系,完善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宜居水平。性规划结合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补充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就近使用需求。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公益类设施土地使用的灵活性。

  规划贯彻“共建”“共享”理念,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分时共享。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内外联动、合作示范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外布局,提升优质资源均衡化水平。此外,规划鼓励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小型化、分散化、综合化,为居民提供有特色、有内涵、有温度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

  出行畅

  建设健步悦骑城区 有序缓解停车矛盾

  改善出行环境,建设健步悦骑城区。规划提出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各类街道设施,结合道路断面优化,加大行人、自行车路权保障,提升步行与骑行体验。同时,依托蓝网绿道拓展健步悦骑(步行与骑行)空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功能区划定步行区、机动车无车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区等区域,形成活力交往、安宁居住、文化传承的特色环境。

  加强停车治理调控,有序缓解停车矛盾。近期加强停车治理、挖掘停车潜力、适度供给停车设施,实现停车入位、合理收费。远期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绿色出行,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性。

  环境棒

  提高平房区居住品质

  规划以提升老街坊、老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核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水平的改善,让包括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在内的居住空间成为环境优美、整洁有序、设施完备、邻里和谐的美丽家园。

  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平房区居住品质。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住条件。建立可持续的维护更新机制,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规划提出推进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

  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平房区环境卫生条件。以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综合应急体系,提升应急救灾水平,提升统一指挥和协调处理水平,提升现场处置和救援能力,做到秒级响应、分钟处理。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专家观点:规划把“三大任务”有机统筹

  北青报:为什么编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

  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东城区和西城区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类似,为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促进功能优化提升,将两个城区作为一个功能区统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一个功能区可以由多个行政区组成。

  北青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有何特点?

  答:一是突出中央政务功能保障。二是突出民生改善。三是突出老城整体保护。四是突出空间魅力塑造。五是突出非首都功能疏解。六是突出街区保护更新。

  北青报:此次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亮点是什么?

  答:亮点是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这个区域的三大任务有机地统筹在一起了。这三大任务就是作为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地区。这三个任务,让首都功能的核心区有着鲜明的特征。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wangdc

 

上一篇: 近30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换锚” 影响几何?

下一篇: 土地市场温和复苏 明年房地产投资有望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