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形成八大产业集群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12-05-08 点击次数:2216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昨日,天府新区中和组团,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却是忙碌非常。规划面积约10.34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新范例——新川创新科技园,即将在这片沃野之上开工起航。

    开放发展的西部,直面全球的成都,再次站在了融入全球高端的现代化、国际化视野之下,全速前行。记者昨日获悉,以2012年为起点,八年之后,一个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将在天府新区崛起。

走现场

投资200亿人民币

形成西部高端产业标志性区域

    昨日,站在天府新区中和片区,空旷的平地前,施工车辆一字成行,项目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位居天府新区腹地的10.34平方公里土地,将正式迎来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开工建设。

    据悉,作为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属全资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共同组建公司,中新双方各自发挥在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优势,合作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园区,合资公司将组建招商服务团队、规划建设团队、项目融资团队,预计投资200亿人民币,在8年时间内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投资建设、项目招商等工作。

    在产业定位方面,新川创新科技园未来发展将以服务外包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业、环保产业、数字新媒体产业、金融业、精细仪器制造、培训业八大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方向,承接延展成都高新区现有的优势产业,聚集现有产业链上的高端业态,同时导入具有可行性的新兴产业,形成中国西部地区的高端产业聚集标志性区域。

看规划

“产城融合、职住一体” 四纵三横城市干道为“骨架”

    据悉,在总体规划的交通架构中,新川创新科技园将通过“四纵三横”的城市干道为“骨架”构成交通主动脉,南北向连接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新成仁路、成自泸高速,东西向连接和迎大道、新川大道、科技商贸大道等,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就业人口12—15万人。据悉,眼下,红星路南延线、新成仁路、新川大道、和迎大道已启动开工准备工作,其中,红星路南延线将在今年底建成,其余三条将于明年建成。

    基于“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建设理念,在10.3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内,园区50%面积将建设设备完善的创新园区,20%将建设高密度商业办公区,30%将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住宅。在城市配套方面,预计将建设9个1.3万人的居住小区,同时,还将规划建设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中心等在内的社区级服务核心载体,以及服务综合体、综合医院、防灾中心、大型文化设施、园区服务配套、产业硬件支援设施等。

探创新

“借力”自然生态本底 推行“市政共同管”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中和组团内,有着河流、浅丘的良好生态本底,而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这些浅丘、河流、植被“装点”的自然生态本底,将让创新科技园区,拥有“很成都”的载体之基,在这片区域内,还将建设自然休闲公园、组团绿地、社区公园、景观水体,由此形成环绕新川创新科技园的自然生态“呼吸链”。

    不仅如此,“亲环境”的理念还将体现在园区规划的“隐形脉络”之中,据悉,在城市集中供暖与制冷,利用热电联产与热电冷联产技术,建设区域性热电厂和大型集中供热与制冷系统,降低区域能源消耗。同时,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推行“市政共同管”建设,将天然气管道、电力输送管道、电信管道、自来水管、污水管等管线及附属设施集中容纳于同一结构体中,内部同时架构通风、照明、电力、通讯、安全监视等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据了解,市政共同管的应用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德国汉堡、日本东京等地的市政建设中都有推广应用,对于减少各管线单位路面开挖工程,地下供热回收系统都具有“打捆”节能效果。

 

上一篇: 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出炉 将形成九大片区

下一篇: 金牛区旧城改造占全市改造总面积一半